主页 > 商业 > 正文

130亿融资——京东金融价值的重新发现

更新时间:2018-07-24点击数:文字大小:

文|甲方研究社

7月12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也许是今夏最为热闹的一天。

这天,8家内地公司同时在香港主板上市。港交所内部,四面大锣在台上一字排开,8家公司共用四个铜锣,分两拨上台敲锣。有人戏谑:上市的公司太多,锣不够用了。

在二级市场的热闹场面的映衬下,一级市场萧索的气氛格外明显。这些公司纷纷奔赴二级市场,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级市场开始缺钱。

这时,一家公司的巨额融资消息让冷清的一级市场多了一丝暖意。

就在同一天,京东金融向外界宣布签署B轮融资协议,融资金额约为13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此次融资后,京东金融的估值约为1330亿元人民币。

资本寒冬之下,京东金融头部优质项目的光环格外明显,人们在关注热闹的上市新闻的同时也将目光聚焦到这家低调的金融科技独角兽身上。

为什么是京东金融?

1.130亿融资,京东金融凭什么?

一级市场钱荒的大背景下,“中字头”资本用脚投票,这是资本市场对京东金融最好的褒奖。

能成为资本的香饽饽,源自于京东金融两个核心能力。

第一,京东金融以未来推导现在的战略判断能力。

弱金融、强科技是当下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互金公司的共识。

事实上,早在2015年京东金融就提出了“金融科技”的金融业务战略思路,不断去金融、强科技,以摆脱其“互联网企业”的标签,树立“科技企业”的形象。

2016年陈生强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更明确表达过去金融这一理念,陈生强表示:“未来我们不会成为一家金融公司,中国并不缺一家新的金融机构,我们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技术上面。”

曾几何时,马云那句“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让无数人确信,蚂蚁金服就是要自己做一家金融机构。

但去年年初,蚂蚁金服突然转变口风,将自身定位为Techfin,“以后只做技术,帮助机构做好金融”。去年6月时任蚂蚁金服CEO的井贤栋也公开宣布“蚂蚁金服所积累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将全面向金融机构开放,成熟一个开放一个。”

由此看来,成立不到5年的京东金融,对行业的判断不输于任何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当然,没有一家公司会承认在定位上强科技、弱金融的战略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金融监管变化的影响所致,但至少京东金融的决策不是见风使舵,很多人只是在合适的时机说了合适的话,京东金融则是立足当下,以自身布局为基础做出对行业的判断,这也是京东金融对自身商业模式的自信。

第二,京东金融战略落地能力远超同行。

判断能力和落地能力不能分开来谈,如果没有落地能力,所有前瞻式的判断很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同行还在观望的时候,京东金融的布局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京东金融目前合作400余家银行、120余家保险公司、110余家基金公司,40余家证券、信托、评级机构,涵盖了市场上所有主流的金融机构,是当前市场上与金融机构合作范围最广,也是唯一一个与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别达成战略合作的科技公司。

能和头部金融机构深度融合,除了拥有开放的胸怀,更要具备开放的实力。

要想具备别人不具备的能力,就要从解决金融机构最大的痛点入手。2014年起京东金融就开始用人工智能技术,架构了第一代风控模型。到2017年底,该模型已更迭至第九代,变量达60万。基于过去的数据,该模型还能预测未来,即可能会出现的新型风险,而不只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归纳。

2017年,京东金融的风控获得亚洲银行家颁发的金融界奥斯卡奖“年度信贷风控技术实施奖”,是国内唯一获此奖项的科技公司。

今年3月份,京东金融推出针对零售信贷的“北斗七星”。这个产品包括信贷平台、量化营销、智能身份识别、智能信贷系统、大数据风控、ABS资产云工厂、风险运营等七大模块,覆盖零售信贷的全流程。基本上针对的是中小银行的痛点,比如过客成本过高、不良率上升、审批周期长、用户体验差等。

同时,京东金融与神州信息旗下的融信云实现战略合作,切入银行基础设施搭建运营环节。

面向金融机构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是京东金融all in技术和数据的结果。

京东金融全公司4400多名员工中有50%以上都是技术人员,所有业务中95%都是智能化、自动化运营。过去4年,京东金融持续加强在中国市场上的数据投入,在数据量、数据源、数据处理能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京东金融每天新增数据量200TB,比一些小型科技公司1年的数据增量还要多。

有了这些强有力的技术作为支撑,京东金融的转型的态度决绝而快速。

4月份的博鳌论坛上,陈生强表示,京东金融未来会把资产和资金等一系列金融业务全部往金融机构转移,包括白条、京保贝、京小贷等等,由金融机构直接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运营,或者京东金融帮金融机构在它的基础上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的运营,京东金融本身不再持有这些资产。

130亿融资的完成更坚定了京东金融对自身模式的判断,对此陈生强明确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继续坚持数字科技战略,在数据和技术上加大投入,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都不做。”

2.价值洼地的重新发现

现在回过头来看京东金融四年多的发展历程,正是京东金融价值洼地被不断重新发现的过程。

2013年京东金融成立之初,其实希望依托京东庞大的用户群体做B2C业务,但后来京东金融给了企业服务更高的优先级。

京东金融所追求的长期价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很多在当时被视为洼地的业务,到后来都成了京东金融的富矿。

首先,苦活累活中蕴藏着不被大多数人所发现的巨大价值。

刘强东有这样一个创业逻辑:如果要进入一个新行业,一定要去做这个行业里最有长期价值的事情,而一个行业里最有长期价值的事一定是这个行业最脏、最苦和最累的活。

在京东金融去年的年会上,陈生强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最正确的路,其实就是那条最难走的路。”

财务出身的陈生强深知,金融本质上是资本密集型的生意,业务规模和资本金正相关,有多少净资产决定了能做多大的业务规模,而不是技术越好,业务规模就可以越大。既然决定公司发展规模的最根本因素,是有多少资本金,那就需要通过融资,获得更多的资本金,或者靠赚更多的利润滚存发展。

陈生强很快发现,中国其实不缺一家科技能力很强的金融机构,而是缺少一家能够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

这个判断最终推动京东金融完成升级,即把自己的技术能力输出给金融机构,让业务模式从B2C转变为B2B2C,也让自己从一家金融公司变成了一家科技公司。

当互金公司金融属性占上风的时候,市场普遍看好的是这类公司的金融业务,这个时候,京东金融的对手不少,价值很容易被低估。

金融科技下半场,在行业集体弱化金融属性的大趋势下,京东金融又是最耀眼的存在,京东金融技术优势得和布局速度到了凸显,以往被低估的玩家转眼成为行业推动者与变革者。

其次,To B业务被低估,京东金融的价值又在To B之外。

当京东金融卖力打通B端通路的时候,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依然将C端作为发力点。

上一波发生在中国的信息技术浪潮提高了C端人们的生活,却没有有效地提升产业效率。最近几年,to C的企业人口红利见顶,人们的目光再次回到to B领域,这本质是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共同导致的“科技替代”。

目前to B企业与被服务方合作模式,大部分还是基于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的交付,其商业关系实质是一种买卖关系。

就拿金融机构来说,企业服务可以让金融机构压缩业务成本,改善流程,提升效率。但是无法带来新市场、新业务以及增量收入,更不能让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有所创新。

京东金融不只是提供解决方案,和金融机构是一种利益共同体,能够为金融机构带去增长业务和增量收入,在和金融机构共同创造增量业务的过程中,实现与金融机构的价值共享。

京东金融和B端金融机构的良性互动,是中国金融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尝试。京东金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高歌猛进的阶段并不被行业看重,但随着新常态的到来,这种模式成为头部金融科技公司竞相争夺的赛道。

最后,人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发生的变化,而低估未来十年发生的变化。

京东金融支付体系的价值同样有待挖掘。

陈生强此前说过,在新科技的快速变革中,未来技术的进步对于支付行业的改变也许是我们所有人都难以想象到的,用户的需求在变,技术在变,市场格局也会变。

当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在力争结算权时,京东金融旗下的网银在线却与银联开始合作推动NFC支付。这不仅是一种支付形式的变化,背后更是路线的选择。NFC只是一种支付通道,而不涉及资金。京东金融这样的选择也是一种回归科技的选择。

3.京东金融模式走向成熟

随着洼地一点点的被填平,京东金融模式也逐渐走向成熟。

经历了从1.0到2.0的演变,京东金融B2B2C的模式逐渐被行业认可并广泛接受。

在1.0阶段,京东金融致力于风险定价,将数字资产化,开发出数字化的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

到了2.0阶段,京东金融的新定位是服务金融机构的数字科技公司,用B2B2C的模式,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的企业服务。

今年5月,京东金融经历了一次彻底的组织架构大调整——将2C业务和2B业务明确划分,分别组建个人服务、企业服务两大事业群组。这样大刀阔斧的调整,正是京东金融在科技赛道吹响冲锋号角的表现。

一家公司或一种商业模式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是可以不为外界声音干扰,不随波逐流,自己的判断,坚定自己的选择。

京东金融花4年多的时间,讲清楚了京东金融是谁,京东金融的基因是什么,京东金融为了什么而奋斗。未来,京东金融还要花更长的时间证明这种模式是时代的必然。

当然,B2B2C不是一成不变的思考方式,也绝不是京东金融最终的形态。京东金融模式仍在不断创新中加以优化升级。

已有的业务不断的通过市场验证,继而向B端进行输出的同时,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思维也在不断涌现,不断被市场验证。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京东金融能够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

4.未来:走出金融,以技术服务实体经济

京东金融模式的格局不止于金融领域,在服务各行各业的过程中,京东金融社会企业属性将越来越浓厚。

京东金融正在利用自身在金融服务上积累的数字化能力,去服务制造业、农业,直至将整个实体经济实现数字化。

比如,京东金融此前推出如面向农民的数字农贷,进入农村这个最广阔市场,京东金融追求的并非利润,而是努力将价值最大化。

京东金融已走出金融领域,与政府、非金融企业等机构开展业务合作。

京东金融推出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信用服务平台——智能城市信用平台。该平台集数据储存与处理、模型算法、应用搭建三大功能于一身,为政府、企业提供信用档案、信用诊断、信用风险预警等服务。

通过金融和科技的力量,京东金融为这个社会注入更多的可能性,让科技赋能于企业、社会与每一个人。

5.结语

陈生强说过,京东金融的企业服务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模式。

作为行业的开拓者,需要高瞻远瞩的眼光,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也许开拓者会在前行的过程中遭遇挫折,但最早见证第一缕曙光的,一定是这些最有勇气的人。

褪尽铅华,京东金融还能以一家科技公司立于潮头,这也许是京东金融最为独特的价值。

·END·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